遵义仁怀冷链助力豌豆尖新鲜出山
贵州蔬菜如何走出大山,端上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在遵义市仁怀市长岗镇,答案就藏在田间地头那一筐筐鲜嫩的豌豆尖里。清晨采摘、就地预冷、冷链直发——依托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长岗镇将“鲜”字做到极致。眼下正值采收旺季,每天数万斤豌豆尖从堰头村、茅坡村等种植基地源源不断运出,搭乘冷链快车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小小山货闯出大市场,一条以“采收+冷链”双轮驱动的特色农产品出山之路正越走越宽。

在长岗镇堰头村的豌豆尖种植基地,一垄垄绿油油的豌豆苗长势喜人,村民们弯腰穿梭于田间,双手翻飞,熟练地掐下嫩绿的尖芽,不一会儿,筐里便堆满了新鲜采摘的豌豆尖。“今年豌豆尖行情非常好,4.5元/斤,我们一天摘的豌豆尖能卖500多元,而且我们摘来放路边,村里面会安排人来称重装车拉走。”仁怀市长岗镇堰头村村民蔡启应说。
刚刚从地里采摘的豌豆尖被迅速运送到冷库前,进行现场称重、结算。村民张文珍将自家十几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豌豆尖,从播种到采收全程参与,每年稳定增收两三万元。像她这样的农户,在村里已不在少数。“村里面发展豌豆尖,免费给我们发种子、肥料,我们种豌豆尖四年了,一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堰头村村民张文珍说。
从田间采摘到市场销售,时间就是新鲜度的关键。为了把这份“鲜”锁住,堰头村早在2022年就建起了50吨容量专属冷库,并在今年投入9万元,进一步升级改造冰瓶装配场地。在村里的冷库旁,刚采收的豌豆尖被迅速送入预冷区,经过分拣、称重后,立即装入配有冰瓶的泡沫箱中,准备发往外地。这一系列举措,彻底解决了高山蔬菜出山难、保鲜难的问题。“我们的冷库采用恒温保鲜技术,将温度精准控制在0到2摄氏度,最大程度锁住豌豆尖的新鲜度,同时,我们还拥有自己的制冰设备,配合专业冷链物流,能将产品直接发往粤港澳大湾区,销量较之前提高了30%,我们采收豌豆尖这三个周以来已经销售了9万多斤。”堰头村党支部书记陈瑞说。
冷链系统的完善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在堰头村新建的冰瓶装配场地,村民蔡静正忙着灌装冷冻水瓶,这些冰瓶将随货同行,确保运输途中持续低温。而在新庄村的冷库打包车间,村民徐龙美和其他务工人员正将分拣好的豌豆尖装箱封袋,准备发往广东等地。“我们负责到这里装冰瓶,一天要装3000多瓶,一个月的收入在三四千左右,家门口就有工作做,很满意。”堰头村村民蔡静说。
今年,长岗镇在茅坡、堰头、新庄、井坝等村集中启用4座标准化冷库,总容量达150吨,形成核心种植区15公里半径内“1小时冷链覆盖”网络。同时,在党建引领和企业包销协议的双重保障下,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我们村的豌豆尖产业已实现从种植到运输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采收后立即采用高效制冰与真空包装技术锁鲜,再通过专业冷链运输保障全程品质稳定,现与2家蔬菜供应公司签订供货合同,完全满足整个村豌豆尖的销售需求,今年整村豌豆尖产值争取突破500万元。”陈瑞说。
如今,仁怀市长岗镇豌豆尖产业已形成“一村带多村、多村共发展”的格局。种植规模从去年的1.7万亩扩大至今年的2万亩,覆盖全镇2300多名农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从种植、采收到冷藏、运输、销售,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真正让小小豌豆尖成为富民兴村的大产业。(涂顺菊 蒲鑫鑫 赵宇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