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梵净山
有一日重温贾平凹先生的《说铜仁》,读到“铜仁之所以为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活该是桃源的深处”,不由想起梵净山。梵净山之于外地人,是灵山,是圣境,是世界自然遗产,是浩瀚苍穹一颗国际编号为“215021”的小行星,而对于我这种就在“桃源的深处”的铜仁人来说,与其是一种与己有关的荣光,更像是一位随时可去串门的亲戚。平时对外地朋友说得最多的也是一句:我在梵净山下等你。
粗粗算来,因公因私去梵净山已有二十多次,但印象最深一次在1999年的春天,一次在2019年的秋日。春天时遇见漫山杜鹃,秋日时遇见弥天大雾。风景不同,但山还是山;我还是我,只是已从少年到中年。时间与空间,上山与下山,二十年恍惚只是刹那之间。
遇见漫山杜鹃的时候,还遇见晴空万里,云卷云舒。我们是“勇攀梵净山峰”的铜仁少年,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沿着万步云梯一步一步攀登,一起去认识一座活了亿万年的神山。一片蔚蓝的底色中,白云也和我们一般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在天地间嬉戏、打闹,随风舒卷。
在陡峭迂回的山道上,我们遇见了不少山里的汉子,他们身着土布衫,头包青丝帕,肩搭白巾,眼神真挚,满脸朴实的笑容,有人上山或下山经过时便高声吆喝:“路还远得很哩,坐滑竿吗?坐滑竿……”与我们稚弱的身子相比,他们都有着坚硬的腰背,诏示他们可以抬起一座山。我们拒绝了他们的蛊惑,但总有一些游客在跋涉中败下阵来,让他们看到生意的希望,一番讨价还价后,他们便两人一组,用滑竿抬起这些游客,健步如飞地穿梭于梵净山脊梁之上。
遇见弥天大雾的时候,我和家人坐在缆车里,在郁郁苍苍绿竹林之巅徐徐向上。脚下的无数树冠形成一片汹涌的绿色海洋,而远处的山岚氤氲在雾中,面容模糊,只见长长的索道横跨山峦,向未知的高处延伸。我们在小小的缆车里相挨着坐,仿佛乘坐传说中的诺亚方舟驶向浩劫的彼岸。浓重的水气打湿了衣服和头发,冻得我们直打哆嗦,但相挨着的幸福又让人无比温暖。我们从山下带来的生活的纷扰、工作的劳累,一点一点地被雾水带走,消散于无形。
漫山遍野的杜鹃,让梵净山疑似天国。它们仿佛特别为犒劳少年的我们而怒放,远远望去千树吐蕊,疏影横斜,花繁叶茂的山林犹如涂了胭脂,泼了粉墨。在那4个多小时的跋涉里,我们使尽全身气力,八千多步台阶,考验我们是否足够勇气和坚毅,而我们终究成功超越了它们,也超越了自己。我们走到腿脚发麻、口干舌燥,到最后是手脚并用才爬到山顶。一路上,可看见阳光从草木枝叶绿色的缝隙中透进,在我们身上洒下一道道金光;可听到山涧泉水叮咚,看见鸟儿相互竞技鸣啼。随行的老师不断为我们鼓劲,水带少了,看到有山泉涌出就用树叶卷起当勺,掬给我们解渴。
漫漶天地间的雾,让梵净山静默如迷。天地合一,天人合一,一切都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似是而非,仿佛回到人类世界混沌的初始。太阳像个大红球,发出淡淡的光,一点也不耀眼。那时候,看着身边身体康健的父母,两个虎头虎脑的儿子,我满心欢喜。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家常,不时相视一笑。丈夫是军人,成家以来多地辗转工作,家中老小主要靠我照料,一家人聚少离多,这次真是难得聚齐。是梵净山,成全了、见证了我们的团聚。天地静谧无比,我们远在尘嚣之外。
那两次在梵净山,都去看了蘑菇石、红云金顶。两块上大下小的巉岩,合为一体,地老天荒,生死不离。而金顶犹如擎天巨柱,在群峰之上傲然挺立,需要沿着挺拔峻峭人工小道,抓住嵌进岩壁的铁索才能攀登上去。在金刀峡,在天生桥,在金顶顶峰,峰峦叠嶂,浩浩长风,终于体会了“一览众山小”的美妙。
还有太子石,据说为神宗皇帝之子思念在梵净山修行的母亲九皇娘所化。山石无言,不知传说真伪,冥想中似乎看见小太子仰望金顶,一遍又一遍地呼喊母亲,千年万年,哭声一直在群峰间回响激荡。
那两次去梵净山,都品尝了梵净山的美食。少年的我们跟着老师在梵净山门边的黑湾河坝杆一条街找到了大快朵颐的去处。棉菜粑、米豆腐、角角鱼、蕨菜、猫猫豆、野芹菜、米汤青菜凑成一桌美食,成功地诱惑了我们的味蕾。角角鱼香气四溢,一闻就知道是梵净山的水才能烹调出的鲜美;棉菜粑色泽黑绿,不粘不糯,一口下去,满嘴的柔软清香;蕨粑色呈黑黄,和蒜苗、腊肉炒在一起,看上去有种糯软的妩媚;嫩黄鲜亮、晶莹剔透的米豆腐是梵净山脚下江口县城的特色小吃,听说是用梵净山贡米、稻草灰或桐壳灰做成,要经过浸泡、磨浆、打熟芡、造型、上蒸等多道秘不外传的程序。作为主要佐料的油辣椒也必须讲究,调配差之毫厘,味道失之千里。我们吃得欢天喜地,把一个个盘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梵净山的茶,我到中年才品出了真味。那天和家人从山上下来后,应当地一个朋友的邀请到环线公路旁的一家农家乐吃晚餐。在店家准备饭菜时,朋友为我们沏了一壶他特意从家里带来的翠峰茶。朋友说,到过梵净山却没喝过梵净山翠峰茶的,相当于只领略了梵净山一半的美。好山出好茶,只有梵净山这样气候和山水,才能孕育出无污无染的翠峰。倒入杯中,汤色果然比其他绿茶更显嫩绿鲜润、清澈明亮,而芽叶匀整洁净,在水中轻逸灵动。朋友教我们品茶,一龙吸、二牛饮、三鲸吞,都是些文雅的遣词用句,在沁入肺腑的栗香中,我们将梵净山连带锁进了身体里。
以后肯定还会再去梵净山,一百次,甚或一千次。去见见万物生长、鸽子花开的梵净山,去见见夏雨初霁、佛光乍现的梵净山,去见见秋叶静美、层林尽染的梵净山,去见见白雪皑皑、万籁俱寂的梵净山。其中,肯定要有一个晚上,去红云金顶寻找天宇中的梵净山星,就像1999年留宿的当晚,搭一个简易帐篷,和老师同学团成一圈闲聊到东方破晓,静坐等待一场壮丽的日出。皓月当空,星星就在头顶,伸手可及。
如若可能,希望在浩瀚星空之下,遇见少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