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盘活土地“绿叶”变“金叶”
来源:铜仁门户网
作者:小编
更新时间:2025-08-12
点击数:
春种一片绿,夏收“黄金叶”,种植周期短,收益还高效。这是沿河自治县近年来群众对发展烤烟产业促进大家持续增收致富自编的顺口溜,也验证了群众对发展烤烟产业的认可。

近年来,沿河将发展烤烟产业作为盘活土地资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扩大烤烟种植规模、加强技术指导,带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就业,奋力书写“黄金叶”上的“致富经”。

春季管护烟飘香,夏季采收烤烟忙。连日来,沿河2.78万亩烟叶陆陆续续进入采收时节,各地烟农抢抓农时,组织人员头顶烈日或冒着风雨,在田间地头将片片绿色烟叶采收运回上炕,按照统一标准采摘、统一标准烘烤,把“绿叶”烤成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日前,记者走进黄土镇黄土社区烤烟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烟株枝叶茂盛,一张张如芭蕉叶般大小的绿油油烟叶缀满山坡,随风摇曳。“噼里啪啦”的采摘烟叶声与运输烟叶的“哒哒哒”农机声在山间交响回响,务工人员、运输车马力全开,忙碌的身影在田间地头里、山间小路上来回穿梭,在炽热的大地上构成了一道道亮丽风景。

在种烟大户烟农杨天富的基地,一株株比人高的烤烟色泽金黄、长势喜人。工人们头顶烈日,穿梭在烟丛中熟练地进行采摘、捆扎、运送。大家分工协作,井然有序,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今年流转土地种烟115亩,每个环节有技术员指导,加上今年雨水匀、光照足,烟叶品质好,预计收入在40万元左右,种烟周期短、效益比较稳定,是一个好产业,会继续种下去。”杨天富信心十足地说。
黄土镇黄土社区居民杨天富通过种烟修建了新房、购买了轿车,他去年种烟60亩收入20余万元,今年扩大规模,继续种烟,在自己日子越过越好的同时,持续带民增收。该社区有着10多年烤烟种植经验的党支部书记田雄告诉记者,今年社区共流转45户土地种植烤烟280余亩,预计产量在7万斤左右、产值近100万元。一直以来,该社区始终坚持走“产业兴村”的道路,从前期翻土、起垄、打药到后期采收、烘烤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多的时候一天需80多人,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增收,真正实现了让绿叶子鼓起群众的腰包。

“以前在外面打工,不得照顾家人,现在镇里把烤烟发展好了,有土地流转费,从翻土、移栽到采摘,还能一直在基地务工,照顾小孩老人、挣零用钱两不误。”黄土镇平原村村民杨彩香说。

工作中,沿河通过“党建+”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牵头抓总和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全力盘活土地资源,以村党支部引领种植大户,党员带头示范的方式,组织农技人员、“土专家”开设“田间课堂”,向农户普及科学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种烟方面的知识,扎实推进烤烟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沿河还采取组建“技术骨干”“党员先锋队”等,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烤烟种植、烘烤的技术培训、指导,高质量推进烤烟标准化生产各阶段工作。

黄土镇分管烤烟产业副镇长冉峰介绍,在县里统一指导下,黄土镇充分整合土地资源,积极动员致富能手带头发展烤烟、高粱等产业,今年高效种植烤烟2000余亩,支付土地流转费15余万元,预计产值近900万元,带动38户烟农增收,促进3万人次就业增收。
烟地里,该镇烟叶站烤烟客户经理杨斌在烟地里作技术指导,指导大家如何采摘成熟的烟叶。
“采摘前要仔细观察,如是下部烟叶,要6至7成黄、茸毛基本脱落、主脉变白、叶尖下垂即可采摘;如是中上部烟叶,要完全变黄、茸毛完全脱落、叶片起皱、主支脉发白发亮时可以采摘。同时,采摘时不要撕下烟株上的皮,以免损坏烟茎,影响烟株正常生长。”烤烟客户经理杨斌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采摘烟叶的关键技术。

烟叶质量的保障,烘烤技术是关键。沿河自治县今年聚力“三个转型”推进烟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按“三品一标”建设要求,抓好技术研究和烟叶品质提升,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提高标准化生产整体水平;并实行县烟草局党组班子成员+烟叶工作站站长联系片,镇党委班子成员+烤烟客户经理蹲点,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抓落实的“三级”协调工作机制,确保烤烟种植的育苗、移栽、田管、烘烤、交售等各环节有专人抓、专人管。
同时,沿河组建采编、分类、运输、烘烤等专业化服务队伍382支,队员3717人深入烟叶基地、烘烤工场,实行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确保烤出的烟叶是黄、鲜、亮、软的“黄金叶”,既节省了用工量,又增加了群众收益。

在烤烟种植万担乡镇谯家镇千亩村猫阡坝村烘烤工场,65座智能控制烤房U字形排开,该烘烤工场惠及猫阡坝村17户烟农在此烘烤烟叶。在烘烤工场,一辆辆满载“绿叶”的运输车络绎不绝,在烟地与烤房间来回穿梭,工人迅速将烟叶下车、编烟叶、上炕。谯家烟叶站副站长安波耐心指导烟农及时采摘、分类绑竿、分层装炕,干烟分类打捆及保管等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确保烘烤出的烟叶黄、鲜、亮、软、香,保障烟农增收。

猫阡坝村烟农黄廷生原来在外务过工、在家搞过传统种植业,收入一直够家庭正常开支,没有存款。9年前他开始种植烤烟,他一边从烤房里下炕烤好的烟叶,金黄色的烟叶衬托了脸上幸福的笑容,一边微笑着告诉记者,去年流转土地种植烤烟50余亩,收入20万元,今年又流转土地种植烤烟60余亩,每个环节技术员严格把关、指导到位,种植技术越来越好,烟叶质量相当好,第一炕的烟叶质量就赶上去年第二炕烟叶质量,亩收入稳稳超过去年,明年会扩大种植规模。

“为了保证烟叶烘烤质量,我们组织了专业采摘队伍和专业烘烤队伍,对采摘、烘烤作专业化技术指导,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的烤烟种植目标任务。”谯家烟叶站副站长安波对指导烟农的技术胸有成竹。

谯家镇地处沿河东南部,辖区海拔较高,康家坨、回龙寺、谯家铺等连片山地较多,常年云雾缭绕,非常适合烤烟生长,种烟历史悠久,群众种烟经验丰富,烟叶产量质量极好。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把烤烟产业作为强村富民重要抓手,发展培育种植大户,带动群众务工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该镇105户烟农种植烤烟530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20万元,预计产值近2200.28万元,带动105户烟农增收,促进9.54万人次就业增收。

“今年沿河高标准、规范化种植烤烟2.78万亩,目前官舟镇、谯家镇、黄土镇、客田镇、后坪等乡镇烟叶全面开烤,产量7万余担,产值约1.16亿元,带动全县728户烟农增收,促进就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县烟草局负责人毛林昌说。
沿河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洪 杜兵 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