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傩堂戏 傩祭仪式
一、德江
德江县地处贵州东北部,古为南蛮之地,战国时代属巴、楚,元代以后设水特姜长官司、水德江长官司,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改置安化县,属思南府附郭。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安化县治所迁移于大堡,即今德江县城。
民国2年(1913年),安化县改名为德江县。
德江自古为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使德江傩堂戏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保存十分原始和完整,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二、历史渊源
德江傩堂戏又称傩戏和傩坛戏,土家人叫“杠神”,它源于古时的傩仪,是古傩的一种。
德江傩堂戏渊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变,依然保留着比较原始的文化形态。
它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宗教祭祀戏剧,也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活动。它是原始巫祭活动融合民间歌舞艺术,逐步衍变而形成的一种古老戏种。演出目的是为了驱邪纳吉、酬神娱人,祈求人丁兴旺、家宅平安、老人高寿、小孩顺利成长等。因该戏剧主要在愿主家的堂屋内,由傩艺外坛师(专司编扎工艺的匠人)或傩艺师们布置的“傩堂”中表演,故名傩堂戏。
德江傩堂戏在明朝已见于地方史志。明《嘉靖思南府志·风俗篇》载:“有蛮夷···信巫屏医,专事祭鬼”,清《思南府续志·风俗篇》:“祈禳各以其事,祷神逮如愿,则报之牲醴酬者,有以采戏酬者……冬时傩亦间举,皆古方相逐疫遗意。”
境内一座明洪武五年的黄氏傩艺人碑记,载其已为第46代传人,墓上 “七仙”及“三元和会”等石雕图案,都是傩戏人物妆扮;煎茶龙溪朝大坟葬有一位傩戏艺人,其墓碑上刻有该坛代传师名24人(到他本人为止)。从以上资料看,德江境内自古就有傩堂戏活动流行。
德江傩堂戏由傩祭、傩戏、傩舞、傩技四大部分组成。其中傩戏表演比例最大。
三、傩祭仪式
傩祭是傩艺师通过载歌载舞形式向傩公、傩婆以及傩堂中的一切神祗进行祭祀,为主家酬谢神灵、酬还良愿,并驱除邪恶、为愿主祈福。第一类为冲傩,亦称“杠神”。第二类为过关,小孩出生后,在6岁或12岁时(传说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关”),必须还愿表演傩堂戏酬神。第三类是庆寿亦称还寿愿。求傩神保佑长到60或70、80、90岁甚至100岁,到时举办的酬神还愿庆寿活动。第四类为冲平安傩、财福傩,是为祈求人畜平安,禾苗茁壮,五谷丰登,而举办的欢乐、喜庆的傩事活动。
主要内容和步骤有:
1、开坛。是在傩堂布置完毕后,冲傩还愿的第一场法事。是掌坛师向傩神东山圣公、南山圣母、诸位神灵,愿主家先,列位师祖述说这场法事的起因,迎请他们进入傩堂,证明,保佑这场法事圆满成功的请神活动。开坛用跪拜、焚香纸、鸣角号、舞牌带、踩罡步跳傩舞的载歌载舞说唱念做的形式进行,是一场既庄严肃穆虔诚而又锣鼓喧天热闹欢乐的活动。
2、发文敬灶。发文敬灶是傩坛法师将还愿活动应做的事向诸位神灵奏表申报、祈求诸神灵的恩赐。这场法事全部用歌舞祭祀完成。
3、搭桥。搭桥仪式是法师用白布一匹,从大门外牵到傩堂中师坛位前,白布上铺手卷画案(画案上绘有各种傩神)搭成桥状,名曰天仙桥,目的是请各路神灵从桥上来到傩堂为愿主赐福驱邪。
4、立楼。为迎接神灵到来,特造楼台馆舍给他们居住,法师用歌舞象征性的动作,揭示了先民营造居住环境的各种劳动景象和艰辛的制作历程。
5、安营扎寨。安营扎寨是法师将请来的各方神灵兵马,安排驻扎之所,以便待令出击,围剿邪魔鬼怪。场面欢快热闹,动作优美大方。
6、造席。傩堂中的竹席,不是一般的竹席。它是通过神化了的具有特殊作用的道具,传说是傩公傩母赐给后人用在傩堂中玩耍的“一席之地”,它是法师安顿江山的“九州”地域。它是驱邪镇宅的法器,是安顿傩坛神兵的“营地”)。法师扛席筒欢歌载舞,祭祀点拜,在席子上翻筋斗,踩四角旋转跳跃,展示了一场生动活泼的歌舞喜乐场面。
7、差发五猖。差发五猖是法师派遣地傩五猖神,率领阴兵 ? 阴将去收魂及制服各种邪精鬼怪的一场武打技巧动作法事,内容有造席、祭兵等。
8、铺傩下网。意为法师铺下天罗地网,将邪精鬼怪,用踩罡步、舞法裙等动作将其一网打尽,保证法事顺利,主人洁净平安,百事顺达。该场是傩舞中最具特色的一个舞段,可以双人舞,也可以四人舞,节奏明朗,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步伐优美,音乐有四拍、两拍和三拍等几种类型。
9、判牲。“判牲”是主家了愿时(曾经许的猪、鸡、羊三牲或其它)用牲畜祭祀酬神的一场法事。
10、膛白。是献牲后的一场傩祭仪式,又叫躺白。即把宰杀了的猪、鸡、羊三牲去毛和洗净内脏后,再在傩堂内条凳上祭祀诸神。猪、羊背上各插一把杀牲刀,一柱香,搭九束长钱。执法师搭牌带、鸣角号,打竹卦围绕三牲歌舞念唱。而傩堂戏正戏(打秦童)也就在这种环境中表演,演员基本都围绕三牲表演。?
11、和会交标。德江傩堂戏是一种融合儒、释、道三家和民族多神崇拜的综合文化,为了表示对三教的尊重,特有这场和会表演,上元和会、中元和会、下元和会,通称三元合会,内容是唱叙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人生世和造福人类的教义行为。
12、上熟。也称回熟,是将献供酬神的猪、羊、鸡内脏及部份肉块烹熟后,供奉诸神、师祖、师父、家先的隆重祭祀仪式,祈求诸神等继续为这场还愿活动尽职尽责。其主要程序有请神、敬酒,推遣保管、解标、撤愿等。亦是用傩祭歌舞唱跳完成。
13、造船清火。造船就是用竹篾编成送瘟神的“船”,清火是用干葵花秆或干竹片绑扎火把一束,用柏香枝粉末撒燃火把驱邪。两项均属驱邪活动。其内容有采木、造船、祭船,请上船、发船、清火赶鬼、送船等。
14、大游傩。祈神法事结束后,让傩公傩母辞别主人,装鞍配马,返回五岳华山的一场法事。是一种三人歌舞、表演时一人双手握傩公、傩母,二人在前引路开道,歌调婉转凄切,充分表现人神离别,依依不舍的复杂心情。
15、送神上马。这是礼请诸神回归原居住地的闭坛法事,分为送神上马(请神上马回归,收供神,画案等)倒龙厅室驾(撤除所扎的傩堂禁门设施,敲锣打鼓,吹角号,鸣爆竹送往院坝边焚烧)。
16、安香火。在法事完毕后,傩艺师临走前给主人家安顿香火家龛,宽慰祖先,并希望祖灵安稳,镇守家宅,保佑全家平安清洁,百事顺利。此仪式分安位、扫光、开光、点像、礼请、希望等六个步骤进行。
四、傩戏
德江傩堂戏有正戏、插戏两类。正戏是愿主许下的专用以酬谢傩神并有还愿作用的神戏;插戏则是插正戏中间,表演空间可短可长的一类戏。德江傩堂戏共有80多支,其中正戏16支,含50多个面具人物,其它插戏可以不用戴面具表演。
1、《开洞》。传说傩堂戏中的面具人物全部锁在桃园上、中、下三洞中,由唐氏太婆掌管洞门钥匙。演出中把坛老师请尖角将军带着仙娘前去求唐氏太婆打开洞门,请出戏子(面具)。愿主许多少就请多少,一般称半堂戏子12支,全堂戏子24支(这只是个概数,并非绝对)。戏中描叙了尖角将军去桃园路上的艰辛以及和雷石匠、土地、笑和尚、铁公老师、幺儿媳妇等人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故事情节。
2、《出开路将军》。开路将军是傩坛中起先遣作用的正神(有的戏班用关羽替代)。由他挥舞大刀,扫荡五方邪精以保障傩艺师所操办的这场傩堂戏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整个表演以歌舞武打等程式进行,充分展示了傩艺师的威猛阳刚之气。
3、《押兵先师》。传说每个师坛(傩戏班)中都掌有几百万阴兵,为了保证傩事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把坛师召出押兵先师,调出各路兵马,按扎在傩堂五方。戏中把坛师,引兵土地,押兵先师三人通过插科打诨等诙谐语言,风趣的欢歌载舞形式,使一个本很简单的仪式变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4、《打开山》。开山神是傩堂戏中最威猛的一位神祗,他红须双角,巨目獠牙,憨厚豪爽,莽撞而又很富人情味。戏中通过傩堂受命,丢失金斧、请文王卦师算卦、请和合二仙帮忙找斧、请铁公老师修斧、与拉风箱的幺儿媳妇调情、砍五方邪精等故事情节,表现了开山生动活泼的性格情趣。
5、《关公斩蔡阳》。关公是民间最崇拜的英武之神,他是忠勇仁义的化身。戏中通过周仓扛刀、领马,关公试刀、舞刀、砍六合刀、三战蔡阳,最后扫荡五方邪精等精彩的武打程式,生动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6、《勾愿先锋》。先锋小姐是傩堂戏中一位贤淑善良的女性,她出生贫苦,善良温柔,最能忍苦负重。戏中她用说、唱、做、歌舞等形式,以温柔动听的语言,优美轻柔的舞姿,为主家祈福迎祥,勾消愿信,保佑主家吉祥平安,六畜兴旺。
7、李龙减灾。李龙神又叫唐王叫化,是傩堂戏中的神祗。他出身贫苦,心地善良,戏中以说、唱、逗趣、歌舞等形式,到堂前祝福,厨中乞讨,祭祀厨灶,祝福主家粮满仓,锅有食,炊火旺,保佑六畜平安,最后为主家带走三灾八难,了结愿信,颂一年四季保清静。
8、梁山土地。梁山土地是傩神差往傩堂中专司保佑庄稼成长,祈祷五谷丰收的神祗,戏中用说、唱、歌舞、祈祷等形式表现播种、浇水、薅草,驱赶损坏禾苗的飞禽走兽,消灭蝗虫害,祭祀青苗土地,庆祝五谷丰收等情节内容。
9、武先锋。该剧是傩堂戏中武打戏之一,剧情反映崔氏兄妹家中遭难,从小失散,妹妹崔良玉在尼山学艺成功,被傩神封为武先锋。在赴傩堂途中经过二龙山与山大王交战,几番苦战,活捉大王,经审讯,原是自家兄长流落在此占山为王,抢劫杀人。于是兄妹相认,焚毁山寨,同赴傩堂,为主家祝福,消灾了愿,同归桃园。
10、打秦童,亦称甘生赶考。是傩堂仪式“领牲”、“判牲”中所延申表演的故事情节。是一支最具民间生活特色,倍受群众喜爱的戏,戏中讲叙秀才甘生赴考,雇请歪咀秦童挑担,二人在途中所经历的各种情节,如雇工讨价,夫妻离别,贪杯好吃,赌博调情,捉弄甘生,金榜题名,荣归故里等一系列生活层面,把一个聪明、顽皮、诙谐、活泼的基层生活人物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全剧语言诙谐优美,情节生动活泼,充满民间生活气息。
11、地盘神。地盘神是傩神差往傩堂,传达光明的使者,传说天地未开之时,混沌一片,漆黑一团。是地盘神打开混沌,点燃灯火,把光明送给了人间。他晃动下巴,身穿钱花衣,手举灯盏(或腊烛),扇动雷公扇,飞步腾云,降临傩堂,高声歌舞旋转,传送五方灯火光明,赐福主家,赐福人间吉祥幸福。
12、扫地和尚,亦称减灾和尚。是傩祭仪式清宅、减灾,保护傩堂清洁卫生,减少灾病发生而专门表演的一出戏。扫地和尚奉傩神之命,降临傩堂打扫清洁卫生,和尚利用歌舞打击乐节奏等艺术程式,艺术地表演了杠扫帚、打水、端水、浇水、洗脸、洗手足,清除污秽等劳动操作过程,滑稽的造型,夸张的动作,既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又有较高的艺术趣味。
13、钟馗斩鬼。钟馗奉傩神之命镇守傩堂,小鬼乘钟馗看书困倦打盹之机,潜入傩堂中捣乱,并捉弄玩耍钟馗,于是钟馗手提神剑,几番搏斗,怒斩小鬼,并为主家斩杀五方邪精,赐福主家,永保平安。
14、杨泗捉鬼。傩堂中正举行法事,二小鬼潜入傩堂捣乱。杨泗奉命捉拿小鬼,经文说劝送不走,则与小鬼搏斗,小鬼不敌,窜上门枋、屋架头穿、中柱、二梁,最后被杨泗追赶落地捉拿遣走。该戏展示了翻跟斗上门坊,梁上翻身,梁上倒挂金勾,岩鹰展翅,倒立滑落下地,单手攀梁等系列高难而惊险的轻功技巧动作。
15、打灵官,即王灵官。是赫赫有名的道教和傩堂护法神,掌天上人间纠察之职,他在傩堂中的任务是搜捕混入傩堂的邪魔妖鬼。防止火灾发生,他以凶猛的形象和武打程式展现威武的正神形象。
16、勾判。在所有傩戏演完后,所出场的面具人物(戏子)都必须收回桃园洞中,该戏用戏中人物的一些风趣的小矛盾,如秦童夫妇争枕头,开山与铁公老师争幺儿媳妇,关公与判官座位等故事情节打官司,由判官调解判断后,将他们都打发回桃园洞。最后由判官为愿主勾消良愿。该戏故事情节虽然简单,语言却生动活泼,充满民间生活趣味。
五、傩舞
远古的傩舞是傩戏的前身。又和傩祭仪式、傩戏紧紧相连,不可分开。“端公”身穿法衣,在傩坛里手舞足蹈,念念有词,严肃认真、按部就班地完成仪事活动。分为傩仪舞蹈和傩戏舞蹈。
1、傩仪舞蹈严格遵守巫舞的“禹步法”和罡步法。有七十二种,如“踩九州”、“九州布城罡”、“八字罡”、“丁字罡”等。跳着罡步逐疫安宅,意为强大的罡风吹走一切扰乱之鬼,驱赶宅内之邪精。众多的罡步必须在一张两平方米的竹席上进行,这就是要求每个土老师要有过硬的跳着功夫,特别是“踩九州”的舞步必须严格按师传进行,不得踩错,如果踩错了会克主人,同样对自己的法术带来不灵的影响,甚至会多灾多难。因此,在一张竹席上跳傩舞,既有他的严格性,又有他的神秘性。
由于祭祀的需要,傩仪舞蹈大都由掌坛师一人又跳又唱、众人附合,打击乐伴奏完成。表演形式有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这些舞蹈在牛角声和打击乐的伴奏下,舞蹈热烈奔放,动作紧凑,上下穿梭,起伏自如,给人飘逸大方之感,如“牛角司刀舞”、“牌带舞”、“打火棍”等,以“进退步”、“转圈”、“踏步”、“跳步”为主要动作。单人舞因受仪式的限制,表演时比较规范;双舞表演时因仪事的需要,很多对跳动作容易发挥,情绪转化比较丰富。
2、傩戏舞蹈是根据傩堂戏中的情节需要而穿插出现的。凡戴面具、扮演“正神”的人物表演的舞蹈,我们称为傩戏舞蹈。傩戏舞蹈在表演时不受任何限制,人物出坛戴着面具,又唱又跳,动作千奇百怪,变化无常。特别是“关爷斩蔡阳”一戏中,周仓的舞蹈让人叫绝,“大挽花”、“圆手”的动作似仙女飘飘下凡,有“犹抱琵琵半遮面”的韵味。傩戏舞蹈的步法除“罡步”、“禹步”相同于仪事舞蹈外,主要有“龙摆尾”、“横跳步”、“旋子”等数十种步法。同时吸收了大量的其他舞蹈动作,丰富了表演技巧。
六、傩技
德江傩戏里有许多神功绝技。
1、开红山(一)。
傩艺师将锋利的尖刀(刀长约20公分,刀叶宽约3厘米)钉入头顶,并放出人血以判凶驱鬼,其内容有:祭傩神及本坛祖师,跪在傩堂中挽藏身讳、手诀,自己将刀尖用令牌敲钉入头顶骨肉中,由护法师带领,端着茶盘中小酒壶和小酒杯逐一向愿主和客人敬红山酒,并高唱祝酒颂词,如:“红山酒来红山酒,师郎敬你红山酒,喝了红山酒,荣华富贵样样有,喝了红山酒,官上加官永长久”。喝完红山酒,法师回到傩堂吹角号,舞牌带,师刀歌舞唱跳。跳完三段后,跪在堂中,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将尖刀拔出,法师将血滴洒在茶盘中一张用皮折成的“九宫八卦”图上,并依血所洒落的卦位判断吉凶。然后法师用草纸盖在刀口处,包上头帕,最后谢师收场。开红山,据说它源于远古活人祭祀,即还人头愿习俗,演化为用人血代替活人。
2、开红山(二)。
师用刀尖在自己额头印堂处划一刀,伤口出血,滴洒在九宫八卦纸上,仪式同上。以上均用作驱邪活动。
3、上刀山。
德江傩技上刀山有三种表演形式:
1)、上刀梯,将12把、24把、36把、72把或一百把(刀多少依许愿多少而定)杀猪、杀羊刀安装在树杆上,法师背着小孩(最大12岁)赤足踩在刀刃上,爬上刀杆,在刀刃上上下自如,毫无伤损。
2)、踩平刀。即不竖刀杆,将刀梯平放在大条凳上,全部刀口向上,法师背小孩赤足从刀刃上走过。
3)、踩刀尖。将刀梯平放在大条凳上,全部刀尖朝上,刀尖露出刀杆约6公分,法师赤足从刀尖上踩过。以上均在傩戏演完后作收场节目展演。
4)、舍身刀。先在刀梯脚四周两米内地上插上刀削竹尖若干支,法师单人赤脚爬上刀梯顶端,作完法事后,撑两把大黑布伞从上面跳下,必须落在竹尖外,才不损伤。有的是放倒刀杆,在刀杆将着地时跳离刀杆,由于此节目耗资多,危险性大,现极少表演。
4、下火海。
德江傩艺师在下火海时有以下几种表演形式:
1)、刹铧。法师赤手端起烧得通红发亮的铁铧在屋子里行走,或赤脚踩在上面,哧哧冒烟而法师们肤体无损。
2)、含红铁。法师将烧红的铁钳、铁耙钉咬着在屋里行走,再用舌舔烧红的铁条。
3)、顶坳。将烧红发亮的铁三脚戴在头上或顶着烧红的铁铧在屋里行走。
4)、抱坛敦。将小石敦烧得通红发亮,傩艺师将其从火中抱出,抱着或顶着在屋里行走。
5)、过火海。将木炭烧红铺成长约4米,宽约60公分的“火海”,艺师们赤足从上面走过。
另外还有吞火、吐火、吃香火头、打火篙等,均属下火海之列。
5、抓油锅。
将菜油烧开,必须达到能煎米粑丸子和豆腐块,法师施法后赤手在锅内油中将粑粑豆腐捞出,而手却不被烫伤。
6、定鸡。
定鸡有头上定鸡,祖师上定鸡、刀杆上定鸡等。还有竹席铺在竹尖刺上踩九州、旋牛角榨(将祖师棍立在小杯中,棍上插牛角,牛角上立傩母雕像),偷梁换柱(将法师双手母指一起捆在身背后,法师能自由脱出)等,其目的为愿主驱邪赶鬼、解结。
德江傩戏音乐分两部分;唱腔,锣鼓曲牌。不少仪事中还有牛角,响铃、铃子等插入渲染气氛。
七、面具
面具是德江傩堂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刻画傩戏人物性格特征和面部神态的主要道具。面具除了在戏中扮人物外,还具有独特的艺术观赏价值,农村还用以作驱邪图腾挂在大门上或房中。这里只简介十二面最具特色的面具。
1、唐氏太婆
唐氏太婆又叫唐氏仙娘(有的傩坛唐氏太婆与唐氏仙娘为两人),是傩堂戏中最重要的神祗之一,其职司是打开桃园三洞请出24个面具。唐氏太婆面具为老妪造型,头梳发髻,满面皱纹,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手法写实,是典型的农村老妇形象。
2、仙锋小姐
仙锋小姐又叫先锋小姐,专司傩堂催愿和勾愿之职,是正戏《大王抢先锋》中的主角。仙锋小姐面具为小旦造型,头戴凤冠,面目丰润,弯眉秀目,樱桃小口,端庄美丽,与唐代的菩萨像颇为相似。
3、甘生八郎
甘生八郎又叫甘生,是正戏《甘生赶考》中的主角。在傩堂中的职司是为愿主还愿领牲。甘生八郎面具为小生扮相,头戴冠帽,冠顶有一小圆顶,五官清秀,耳朵硕大,一副书生的模样。
4、歪嘴秦童
歪嘴秦童简称秦童,又叫勤童或琴童,是正戏(甘生赶考)中的丑角。在剧中秦童机智幽默,妙语连珠,有时还耍一点小小的无赖,充满了喜剧色彩。秦童面具为小丑造型,头梳歪髻,斜眉歪嘴咧牙,逗人发笑。
5、开山莽将
开山莽将又叫开山猛将,简称开山,是傩堂中最凶猛的镇妖神祗之一。他手执金光钺斧,专门砍杀五方邪魔,为人们追回失去的魂魄。开山莽将为一凶神形象,头生双角,嘴吐獠牙,眼睛凸突,眉如烈焰,造型怪诞,神采生动。
6、开路将军
开路将军又叫开路先锋,是傩堂中的先导(开道)神,职司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扫除五方邪魔,与古代的方相氏类似。开路将军面具与开山莽将面具大同小异,也是凸眼圆睁,獠牙锋利,不同的是他的头上只有一只尖角。傩堂戏中另有一个凶神叫押兵仙师,职司是导引各路天兵、天将出入傩堂,其面具与开路将军非常相似,两种面具可以互相通用。
7、灵官
灵官即王灵官,是赫赫有名的道教护法神,掌天下人间的纠察之职,他在傩堂中的任务是搜捕混入傩堂的邪魔妖鬼。灵官面具模样凶猛,面色赤红,头上戴着道冠,额际上有一只混赤眼,亦称“纵目”。
8、勾簿判官
勾簿判官又称勾愿判官,简称判官,职司是负责在傩堂中为人们勾还良愿,并惩治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和邪神。勾簿判官面具头戴官帽,相貌凶恶,嘴吐獠牙,眉似烈焰,生动地刻画出他嫉恶如仇,铁面无私的性格。
9、土地
土地是主管一方的乡神,其名目甚多,有引兵土地、梁山土地、青苗土地等九个。土地在傩堂戏中是一个慈祥温和、幽默风趣的老翁,专为愿主纳吉驱邪,赐福添寿。土地面具造型稳重,神态安祥,慈眉善目,两耳肥大,有的眼睛和下颔可以自由活动,称为“活口面具”。
10、和尚
和尚主要在“和尚减斋”的法事中出现,任务是查看冲傩的主人家诚心不诚心、品德好不好、做法事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和尚面具圆脸秃头,嘻牙咧嘴,笑容可掬。额上长着一个硕大的福包,形象亲切可爱。
11、关羽
关圣帝君简称关公、关爷,即三国时刘备手下名将关羽,在民间被尊奉为武圣人。傩堂正戏《关爷斩蔡阳》描写的即是他在古城力斩曹操手下大将蔡阳的故事。关羽面具为丹凤眼,卧蚕眉,红脸黑须,头戴盔帽,英武神勇,与民间传说中的关羽完全一致。
12、幺儿媳妇
幺儿媳妇是正戏《开山莽将》中的角色,开山莽将的金钺斧被被虾子精咬坏,他请铁匠鞠躬老师和幺儿媳妇为他修整,三人演出了一出生动幽默的戏。幺儿媳妇面具为世俗女性形象,头梳双髻,面目娟秀,与生活中的年轻媳妇相似。
除了以上12种面具之外,德江傩堂戏中常见的面具尚有秦童娘子、鞠躬老师、地盘业主、文王卦师、二郎神、土地婆、蔡阳、周仓、杨四、安安、庞氏、小鬼、道士等。
德江傩堂戏具戏剧史价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原生态牲,它与宗教仪式密不可分,在本质上也就是宗教祭祀的戏剧化和通俗化,保存着戏剧最古老的传统,并清晰地表现出戏剧演变的历史脉络。它为中国的中古戏剧史保留了一个完整的原生态标本。
德江傩堂戏具文化史价值。纵向上,它作为一种远古文化形态,延续了傩的发展历史;而在横向上,让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傩文化对中国宗教、文学、艺术、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广泛影响。
德江傩堂戏具民俗学价值。傩祭是原始巫术,也是民俗事象,这为我们研究民俗宗教、小农经济社会结构与民族民间精神生活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范本。
保存较为原始和完整的德江傩堂戏,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是我国古代戏剧的一块“活化石”,其自身就是一部傩堂戏的发展史和传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