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木兰警宣队”:柔性普法守护乡村安宁
来源:铜仁门户网
作者:小编
更新时间:2025-10-24
点击数:
10月13日,铜仁市石阡县白沙镇,集市人声鼎沸,柴米油盐的烟火气裹着方言吆喝,在街巷间流动。这一天,石阡县公安局“阡城木兰警宣队”20名女警走进这方乡土。

她们怀揣宣传册、小礼品与一颗颗滚烫的心,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韧性,将法律知识化为润物无声的春雨,浸润乡村肌理,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底色,绘就一幅警民携手、共筑安宁的生动图景。
从喧闹集市到农家院落,从书香校园到蜿蜒山道……她们用脚步叩问民情,用柔声传递法治温度。
集市摆摊:法治细雨润民心
上午10时,白沙镇石冥街,一片喧腾。猪肉铺前围满询价的乡邻,炸油条在铁锅中咕嘟冒泡,摩托车突突穿过人群,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童追逐嬉闹声,交织成一幅活生生的乡土画卷。
“警声送平安,服务暖民心。”集镇烟火中,“阡城木兰警宣队”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石冥街东侧,女警们搭起简易宣讲台。
“嬢嬢,现在骗子手段多得很!‘中奖’‘退费’‘孙子出事’……这些全是套!”女警于杰华将防诈宣传折页塞进拎菜篮的周大娘手中,语气急切。
一旁的女警符芳顺势递上一只印着“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塑料盆,“农村老人最容易被盯上,微信、抖音等网上购物,多看两眼,多点警醒,千万不能乱点链接。”

“出国打工要走正规渠道,千万别信‘包过境’这种话……”另一侧,女警程燕嗓音不高,字字沉实。她将一张出入境政策宣传单递给赶集村民王杰,“你看,这个人就是轻信网友推荐,结果输光积蓄,还欠一屁股债。”
越来越多赶集村民围拢而来——有人问电动车挂牌政策,有人掏出手机请女警甄别可疑短信……女警们耐心一一解答。
“摊位”前,法治宣传小礼品成了“抢手货”——印有禁毒知识的盆子、交通安全提示的围裙……既实用又寓教于乐。
没有讲台与麦克风,只有阳光与人声交织的对话。这份扎进泥土的普法,不靠口号,只凭一句句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家常话,悄然撬动群众认知的坚冰。
“你们女警亲切得像自家姐妹。话进耳朵,也进心里。”村民李昌婵感慨。
院坝恳谈:法治清泉沁农家
午过时分,秋阳炽烈,山野浸染金光。20名女警分五路奔赴村寨、学校。15时,白沙镇柿坪村村民曹定华家院坝内,十几条木板凳围成“同心圆”,9名女警与20余名村民促膝相谈。
“今天,咱们不搞形式主义,就是拉拉家常,聊聊哪些事容易踩坑,哪些风险得提前防……”一场“警民院坝会”在女警汪丽红浓浓乡音的开场白中拉开序幕,现场瞬间升温。
“现在,一起聊聊‘清风禁赌’的话题。”汪丽红开门见山,“农闲时打牌娱乐无妨,但赌钱就是违法!输掉的‘血汗钱’,能买多少化肥种子?赌局是深渊,一步坠,万难回。我们务必要让赌博在乡村‘无路可走’。”

“去年,邻县一名中年男子因沉迷‘炸金花’,输掉全年收成,妻子带着孩子回娘家,半年没回家……”女警罗传茂接过话,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
村民们听得屏息,几声叹息落进风里。
“秋收时节,骑摩托车必须戴好头盔,农用车绝不能载人……”交警张芹指着宣传册上的事故案例讲解,村民们咂嘴感叹:“真不能图省事!”
“家暴也是违法。”辅警李余则一边发放《反家庭暴力法》宣传折页,一边讲解,声调铿锵,“姐妹们,法律是咱的盾牌,莫再忍气吞声!”
……
一时间,院坝里热议声此起彼伏。村支书刘忠英激动地说:“‘木兰警宣队’这种拉家常讲法条的方式,比贴标语更管用!”

随后,女警们结合秋收时节特点,提醒农机操作安全、防火用电规范,并现场演示干粉灭火器操作。其间,女警们手把手指导群众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并耐心讲解使用方法。同时,现场征集群众对公安工作、基层治理、平安建设等方面意见建议。
夕阳西斜,村民们在禁赌倡议书上郑重签名。
“‘木兰警宣队’讲得明白,我们听得进去。这样的普法,我们农村最需要!”刘曹定道出心声。
校园护蕾:法治阳光照童真
下午,白沙镇四所小学的课堂上,安全教育正以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展开。在白沙小学,女警娄丹带领学生玩“我说你指”游戏,童声清脆,动作齐整。
“哪里不能碰?”娄丹突然提高音量。
“这里!绝对不行!”孩子们齐刷刷捂胸口与私处,大声回答。
此刻,安全教育,化作一场浸润童心的启蒙,更是一场身体主权的宣誓。
“坏人长啥样?”女警杜文碧含笑问道。
“戴墨镜!”“拿刀!”“黑脸!”……孩子们争相回答。
杜文碧摇摇头,展示一张慈祥老人的照片:“有时候,坏人看起来像爷爷一样和蔼。所以,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若觉得不舒服,就大声说‘不’!”

在柿坪小学,女警祁朝燕用情景剧模拟“陌生人诱骗”。学生胡文熙扮演“骗子”,刚掏出糖果,便被同学李萱雨厉声喝止:“我不认识你!要打电话给妈妈!”
“以往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女警用游戏互动,孩子一生难忘。”柿坪小学安全办主任王世超翻着新编防拐骗童谣感慨,“这些知识会像种子,在孩子心里长成大树。”
“当面对不公正的对待时,我们不应因恐惧而沉默,亦无需隐忍怯懦,而应以法律为盾、以智慧为刃,坚定而有效地保护自己。”在均田小学,女警胡余平向同学们深入浅出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知识,系统讲解校园欺凌的常见形式与其带来的深远伤害,剖析欺凌行为背后的多重诱因,并从多个角度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正确应对欺凌,学会在困境中勇敢发声、妥善自护,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构筑一道坚实的心理与法律防线。
最动人的一幕发生在三合小学。下课铃响,学生吴嘉琪拉着女警谭毕琴的手不肯放:“警察阿姨,我能抱你一下吗?你能常来吗?”
“能。”谭毕琴俯身轻拥孩子,“只要你们需要,我们一直在。”

夕阳穿过桂树,洒向奔跑的孩童。学生罗斯露悄悄塞给谭毕琴一幅画——蓝天白云下,女警牵手孩童漫步野花小径。画背写道:“我想当警察,因为她们不怕黑!”
“当然可以,但你要先学会保护自己,再保护别人。”谭毕琴与罗斯露碰拳约定,“十二年后,警队见!”
这一天,“阡城木兰警宣队”共发放资料6000余份,解答咨询1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条……数字背后,是意识的唤醒、情感的贴近、法治的播种。
“农村安防薄弱,妇女儿童易受害。”石阡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杜文松道出初衷,“10月11日,县公安局抽调38名女警组队——‘阡城木兰警宣队’,就是要用女性的细腻与亲和,把法治种进民心。”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石阡的田野不仅收获稻谷,也在孕育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生态——以柔性力量推动刚性法治落地生根。
正如村支书刘忠英所说:“‘阡城木兰警宣队’,你们来了,我们心里更踏实。”
来源 石阡县公安局





